第359章 药香如故

苏瑶赞许地看了思贞一眼:"好问题。你师祖这个方子看似普通,其实暗藏玄机。你看剂量——荆芥三钱,防风五钱,生姜两片..."

"防风用量比荆芥大。"思贞立刻发现。

"不错。"苏瑶解释道,"风寒初起,本应以荆芥为君发散表邪。但这方子针对的是已经深重的风寒,防风辛温发散力更强,还能胜湿止痛,所以为君药。而当归..."

"当归补血活血!"思贞眼睛一亮,"师祖是用它来调和营卫,防止发散太过伤及阴血!"

苏瑶满意地笑了:"正是如此。你师祖用药讲究'留人治病',无论怎么发散表邪,都不忘固护根本。所以他特意把当归放在最后,提醒我们发散之余莫忘补益。"

思贞突然觉得手中的药方沉甸甸的,这薄薄一张纸上凝聚的不仅是几味药材,更是师祖一生的智慧。

"师父,我能抄录一份吗?"思贞恳切地问。

苏瑶起身走向里屋:"不必抄录,这本就该传给你。"她从里屋捧出一个红木匣子,匣子表面雕刻着精美的灵芝纹样。

思贞屏住呼吸,看着苏瑶打开匣子。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摞药方,每一张都用薄如蝉翼的宣纸书写,边缘泛黄但保存完好。

"这是..."思贞的声音微微发颤。

"你师祖留下的全部药方。"苏瑶轻轻抚摸着那些纸张,"一共六十八张,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。今天,我把它们正式传给你。"

小主,

思贞的手悬在半空,不敢去接。"师父,这太贵重了..."

"贵重的东西才要传给值得的人。"苏瑶坚定地说,"你跟着我学了七年,从辨认草药到切脉诊病,我都看在眼里。你天生就是该吃这碗饭的人。"

思贞的眼睛湿润了。她小心翼翼地接过木匣,感觉像是接过了百年的传承。"师父,我..."

就在这时,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婴儿的啼哭声。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孩子冲进医馆,满脸惊慌:"大夫!救命啊!我家孩子烧得厉害!"

苏瑶和思贞同时站起身。思贞迅速将木匣放在案几上,快步走向那位母亲。孩子约莫一岁大,面色潮红,呼吸急促,哭声嘶哑。

思贞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,烫得吓人。"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?"她一边问,一边示意妇人坐下。

"昨、昨晚开始的,"妇人带着哭腔说,"一开始只是有点热,我给他擦了身子,以为能好。谁知道今早更厉害了,连奶都不肯吃..."

苏瑶已经取来了脉枕。思贞将孩子的小手腕放在脉枕上,三指轻轻搭上。孩子的脉象浮数有力,像是风寒化热的征象。